输电线路北斗风偏弧垂在线监测方案
随着高压、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穿越山区、河谷、风口、跨江等复杂环境,导线在大风、覆冰、高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 风偏、弧垂变化、振动舞动 等问题,严重时会造成相间距离不足、跳闸、线路覆冰断线、异物碰线等风险。
传统的人工巡视或定期测量方式明显滞后,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。
北斗风偏弧垂在线监测装置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、倾角监测、空间三维建模,实现对输电导线姿态、弧垂变化、横向风偏距离的24小时动态监测,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。
一、系统建设目标
本方案以“精准监测、智能预警、可视化呈现”为核心,建设一套适用于各种类型杆塔和不同走廊环境的在线监测系统,目标包括:
实时掌握导线风偏变化,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。
准确测量导线弧垂值,评估高温、覆冰、高荷载状态。
判断导线三维空间姿态,包括垂度、倾斜角度、水平偏移量。
基于北斗差分实现持续在线监测,分钟级上传频率。
可视化展示导线状态三维模型与历史曲线趋势。
设置多阈值预警策略,提前识别危险状况。
满足无人值守、全天候、长周期稳定运行需求。
二、系统构成
北斗风偏弧垂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分为六部分:
(1)北斗高精度监测终端
双频北斗/GNSS模块
垂直精度可达厘米级
集成加速度/陀螺仪,用于导线振动与姿态融合计算
安装方式:吊装在导线本体或金具附近。
(2)杆塔基准站
作为差分基准点
一般设在铁塔顶部或坚固平台
通过光伏供电或市电取电
(3)气象监测模块(可选)
风速风向仪
温度传感器
湿度、雨量
用于对风偏与导线状态进行环境修正分析。
(4)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
4G/5G/北斗短报文通信
远程OTA升级
数据加密传输
(5)后台监控平台
提供系统核心功能:
导线风偏三维模型可视化
导线空间坐标实时显示
弧垂自动计算、分布曲线展示
风偏报警示意图
数据趋势对比(高温、覆冰、大风时期)
短信/APP/电话告警
日报、周报、月报自动生成
(6)太阳能供电系统
高效太阳能板
防雷控制器
电池组实现 5–7 天阴雨续航
适用于无市电区域。
三、监测原理说明
1. 北斗高精度定位原理
通过“基准站—流动站(监测终端)”的差分解算,实现导线三维坐标的实时测量。
优点:
厘米级空间精度
可直接反映垂度、水平偏移量
可靠性高,抗干扰强
2. 风偏计算原理
风偏距离 = 导线瞬时水平坐标 – 导线静态基准坐标
通过北斗坐标变化即可直接得出横向位移量。
3. 弧垂计算原理
根据导线两端绝缘子串高度差与导线最低点高度,结合北斗连续坐标点进行自动建模,计算:
弧垂曲线
最低点位置
弧垂变化量
弧垂与温度、张力、覆冰负荷具有强相关性,系统可辅助判断:
覆冰严重程度
温度升高导致垂度放大
高负荷弧垂变化趋势
4. 姿态融合分析
通过加速度 + 陀螺仪传感器,可识别:
自然风振
次生舞动(过渡振动)
大幅摆动(风险较高)
实现导线动态状态全面掌握。
四、监测点布设方案
结合线路电压等级、跨距、环境情况,给出推荐布点策略:
1. 常规跨越段(150–400m)
每跨安装 1 套导线北斗监测终端
在中跨位置效果最佳
杆塔顶部安装基准站 1 套
2. 大跨越(≥400m)
如跨江、跨高速、跨铁路区域:
每跨布设 2–3 套导线监测终端
更新频率提高至 5 秒
对关键导线相间距离实时监测
3. 易风偏区(风口、峡谷地区)
增配风速风向仪
北斗终端增加倾角传感器
实现精准风偏-风速关联分析
4. 易覆冰区(山区、河谷)
提高弧垂监测频率
配置温湿度传感器
平台自动判断覆冰厚度趋势
五、系统建设流程
1. 现场勘查
杆塔结构、布线情况
通道遮挡分析
供电可行性评估
信号覆盖情况检测
2. 设备安装
北斗监测终端固定于导线
基准站装于铁塔顶部
传感器统一接入采集系统
安装接地和防雷部件
3. 平台接入及调试
绑定设备
设置北斗差分链路
配置预警阈值(风偏/弧垂/坐标变化等)
校准导线静态坐标基准
4. 上线运行
数据稳定上传
平台可视化渲染
曲线趋势生成
自动推送日报/周报
六、预警策略设计
监测系统对风偏、弧垂、舞动等多参数设置多级预警:
报警等级划分
| 等级 | 条件 | 告警方式 |
|---|---|---|
| 一级预警(黄色) | 横向风偏达到设定阈值 50% | APP/微信通知 |
| 二级预警(橙色) | 弧垂增大明显,出现覆冰可能 | 短信+语音电话 |
| 三级预警(红色) | 相间距离缩小至危险范围 | 电话+现场声光报警 |
预警特点
支持多参数联动预警
自动判断风偏是否由风速引起
历史趋势识别“早兆”,如弧垂加速度异常
预警自动生成报告,便于调度指挥
七、平台可视化功能
平台界面可实时显示以下内容:
● 三维线路模型显示
导线弧垂动态模型
导线风偏姿态动画
三相对比视图
● 多曲线分析
弧垂趋势
风偏趋势
舞动频率分析
温度与弧垂关系曲线
● 跨距安全距离评估
实时计算相间距离
判断是否存在碰线风险
● AI 风偏预测模块
基于多年数据训练模型,可提前预测:
风偏增大趋势
弧垂恶化趋势
导线张力失稳风险
八、系统优势
可精准识别毫米级导线变化
具备风偏+弧垂“双监测能力”
良好稳定性,适用于恶劣天气
适合大跨越、高风险区域长时间监测
极大降低人工巡线压力
可与输电可视化视频监控联动
维护成本低、可靠性强
九、应用场景
大跨越输电线路
高压/超高压风口区
覆冰重灾区
跨江跨河跨高速区域
山区长跨距线路
多风山区杆塔群
北斗风偏弧垂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北斗定位、姿态传感、三维解算和可视化技术的融合,实现输电导线“状态可见、风险可控、预警及时”的全流程管理模式,是现代输电线路智慧运维的必备手段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