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江跨谷输电线路高清视频监测方案

来源:本站 阅读量:16 发表时间:2025-11-24

跨江、跨谷输电线路具有跨度大、环境复杂、施工及维护难度高的特点。沿线常穿越高速公路、铁路、河流、峡谷及深山地带,线路运行受外界影响风险高,如:

  • 高塔结构受风力影响明显

  • 外力破坏易发生在施工区及船舶水域

  • 道路及铁路施工可能威胁线路安全

  • 江河水位变化带来线路安全隐患

传统巡检方式受限于地形条件,效率低,存在监控盲区,难以及时发现隐患。为保障跨江跨谷线路安全运行,需构建 高清视频监测系统,实现全程可视化、智能识别、远程管控与应急响应。

fddd627c-24cf-45c7-83c0-e2415ded1ea6.jpg


一、建设目标

  1. 全程高清可视化
    覆盖跨江跨谷重点区段及两侧延伸线路,实现无盲区监控。

  2. 实时风险识别
    通过 AI 算法实现对外破行为、船舶靠近、桥梁施工、风偏弧垂异常等事件的实时告警。

  3. 智能巡检辅助
    减少人工巡检频次,提高巡检效率,提升发现风险能力。

  4. 应急指挥支撑
    结合平台大屏、地图、告警数据,实现跨江跨谷线路应急决策可视化,提高抢修响应速度。

  5. 数据集中管理
    实现监控数据统一存储、回溯分析、统计报表生成,支撑运维管理与管理决策。


二、系统总体架构

系统采用 “前端采集 + 视频传输 + 智能分析平台 + 指挥调度中心” 四层架构。

1. 前端采集设备

  • 长焦高清球机:覆盖江河两岸、跨谷高塔,实现远距离观察。

  • 微云台摄像机:监测塔基及导线状态,便于近距离巡检。

  • AI球机:自动识别外力入侵、施工机械靠近、人员越界等异常事件。

  • 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:识别夜间异常热源、火点、烟雾。

  • 激光辅助照明设备:保障夜间远距离监控画质。

2. 视频传输方案

  • 5G/4G 公网传输:主干链路,保证高清视频低延时回传。

  • 微波中继链路:适用于跨江、峡谷等信号不稳定区段。

  • 自组网(Mesh 网络):设备间可形成无线网状传输,保证链路冗余。

  • 北斗短报文:应急告警备用链路,实现断网情况下告警上报。

3. 智能分析平台

  • 实时视频监控、云台控制、录像回放

  • 外破行为识别、塔基倾斜、导线风偏、异物挂线识别

  • 山火烟雾及夜间热源识别

  • 智能告警分级,推送至运维人员及指挥中心

4. 指挥调度中心

  • 大屏可视化监控

  • GIS地图显示线路、设备、告警点位

  • 多级联动调度,包括视频调阅、工单生成、抢修路径规划

  • 与运维管理平台数据联通,实现信息闭环


三、重点监测场景设计

1. 跨江高塔监测

  • 对跨江高塔、索引塔、主塔部署长焦高清球机

  • 通过AI识别风偏弧垂异常、异物挂线、吊装施工活动

  • 夜间结合激光补光及热成像,实现 24 小时监控

2. 跨谷悬索及高坡区

  • 微云台摄像机用于塔基及附近斜坡监测

  • 识别滑坡、落石、树木倒伏等自然灾害风险

  • AI算法标记风险等级,平台实时显示

3. 外破与施工风险监测

  • AI球机识别施工设备靠近、高塔维护作业及非法攀爬行为

  • 平台结合地理围栏和告警策略,实现区域管控

4. 江河与桥梁附近风险

  • 长焦球机监控江河、桥梁施工及船舶活动

  • 自动识别船只进入警戒区域或吊装设备靠近高塔

  • 及时生成告警工单,通知运维部门

5. 夜间及特殊天气监测

  • 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识别夜间火源、烟雾和高温设备异常

  • 雾霾、雨雪等天气下,平台可调节云台、亮度与热成像参数

  • 保障监控不受天气影响


四、平台功能设计

  1. 实时视频管理

  • 多路高清视频接入

  • 云台远程控制、预置位巡检

  • 录像回放与快速回溯

  1. 告警与事件管理

  • 告警类型:外破、塔体异常、导线异常、施工侵限、火灾烟雾等

  • 分级告警:红黄蓝三级

  • 多渠道推送:短信、APP、平台弹窗

  1. 数据统计与分析

  • 事件数量、类型、处理时长统计

  • 设备在线率、告警趋势分析

  • 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

  1. 运维管理功能

  • 巡检计划、工单生成、巡检闭环

  • 设备异常远程调试与维护记录

  • 定期生成报表与风险评估


五、系统可靠性设计

  1. 电源保障

  • 主市电供电,辅以太阳能+锂电池供电

  • 电源冗余,确保连续供电 7–10 天

  1. 链路冗余

  • 多链路自动切换,保障异常情况下数据不丢失

  1. 设备防护

  • 防雷、防水、防腐、防冻设计

  • 可耐高风速(≤ 40 m/s)、低温(-30℃)及高温(+55℃)

  1. 数据安全

  • 视频数据传输采用加密协议

  • 平台多备份机制,保证数据不丢失


六、实施步骤

  1. 现场勘测与需求确认

  2. 监测点位设计与施工部署

  3. 设备安装与调试

  4. 平台部署与接入

  5. 试运行与优化

  6. 人员培训及验收


七、预期效果

  • 跨江跨谷线路外破及异常事件减少 70% 以上

  • 事故响应时间缩短至 3 分钟以内

  • 运维巡检效率提升 50%

  • 线路状态全天候可视化,提高运维决策精度

  • 提升整体电网安全运行水平